校史
本校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12年一貫制之戲曲人才養成學府,以培育傳統藝術人才、弘揚傳統戲曲文化為宗旨。本校於95年8月1日奉教育部核定由臺灣戲曲專科學校改制為臺灣戲曲學院,校舍分內湖與木柵兩校區,設置有京劇學系、戲曲音樂學系、歌仔戲學系、民俗技藝學系、劇場藝術學系、客家戲學系等6系(科)。 目前招生方式,京劇與民俗技藝學生自國小五年級入學;歌仔、戲曲音樂與客家戲學生自國中一年級入學;劇場藝術學生自高中一年級入學,歷經國小兩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學院四年(含二專與二技)之養成教育。而以上學制國小至高職階段採直升方式為之(但仍須通過升部評鑑);另大學部則須通過甄選考試。高中以下學生享有公費待遇,專科及大學部學生自費,但校方提供有優渥的獎助學金。 課程方面分普通學科、專業學科與專業術科。普通學科比照一般學校之共同科目,專業科目國小五、六年級為「試探階段」,課程則試分戲曲、音樂、綜藝舞蹈三組授課,先實施專業基礎探索,俟國中以上階段正式施行「分流分科教學」。國中階段教授專業基礎技藝,高職階段除進一步專精所學技藝外並透過演出加強發展自我潛能,二專以上階段則以培養研究、創新、演出之專業人才為主。 本校施行全人藝術教育,以培養具人文素養、專業技能與學術理論並重,富創作性之表演藝術人才為目標,期盼學生能肩負起傳承與發揚傳統表演藝術之使命。本校在人才養成中,強調學生傳統表演藝術、專業學能與品德涵養均衡發展,期能培育全方位之傳統表演藝術家。 目前學校設有一座京劇文物陳列館、三座表演劇場及二座實習劇場。出版表演藝術專業叢書,製作戲劇與文物介紹之多媒體,每年展演六百多場,由本校附設之「京劇團」與「綜藝團」(近期將增設「歌仔戲團」)及各系學生等團體在國內外演出,兼具教育、推廣與研究任務。 以下為本校所設之系、科及二團之簡介: 是結合戲劇、音樂、舞蹈、武功、美術及雕塑等的綜合藝術。在繼承中國 以培養多元表演藝術專業人才為宗旨,在課程設計上以發揚我國固有雜技 以培養戲曲音樂人才為主,培育繼承與創新傳統音樂之演出人為輔,著重 以培育具有傳統精神並兼具現代創作理念的全方位歌仔戲表演藝術家。除 以培養劇場專業技術人才為教育目標,基礎的劇場技術教育作為重點,除 主要培養學生具備基本學識與人文藝術之素養,並經由傳統戲曲學科與術 是本校附屬之劇團,肩負學生實習及教學之任務,是國內迄今歷史最悠久 亦附屬於本校,同樣肩負學生實習及教學之任務。成員係由復興劇校綜藝 ![]() |